文房四宝
首页 > 文房四宝 > 浏览文章

淮阳旅游之龙湖说

(编辑:admin 日期:2018年03月23日 浏览: 加入收藏 )

淮阳旅游之龙湖说

龙湖因中华人祖太昊伏羲氏定都宛丘,以龙纪官,号曰龙师而得名。东西阔4.4公里,南北长2.5公里,围堤14公里,由东湖、柳湖、南坛湖、弦歌湖四部分组成,11平方公里,俗称万亩龙湖,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。

淮阳旅游之龙湖说

龙湖·生命之湖

6500年前,太昊伏羲氏率领部族,历经艰辛,长途跋涉,发现了水草丰茂、适宜人居的龙湖,找到了生活的乐土,开始定都宛丘。《尔雅·释丘》说:“丘上有丘,为宛丘。陈有宛丘”。宛丘就是以淮阳的古地形命名的。中间高,四周低,有水环绕,形似一个倒扣的碗,故名宛丘。《太平寰宇记》载:宛丘在县东南。据考古证实,宛丘古城现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平粮台遗址。六千年过去了,龙湖依然保持着“城在湖中、湖在城中”的形貌。正是由于龙湖的存在和滋养,才有了伏羲的文明初创之功。《易经·系辞下》记载:伏羲“作结绳而为网罟,以佃以渔”、“始画八卦”。他在这里教民结网罟、养牺牲、兴庖厨,部落生存有了根本保障。他定姓氏,制嫁娶,画八卦,诸夷归服,以龙纪官,肇始了中华文明,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,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。龙湖是生命之湖,滥觞之湖,中华民族的母亲湖。

淮阳旅游之龙湖说

 

龙湖·生态之湖

龙湖芦蒲飘香、芙蓉争艳、鱼虾游弋、水鸟翔集、青萍荡漾,万物生灵,自由生长,绽放着生态之美。据调查,龙湖常见湿地植物71种、鱼类26种、两栖爬行动物12种,每年在此停歇和越冬的水鸟多达20多种,其中不乏鸳鸯、鸬鹚、秃鹫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近年来,常有白天鹅、白鹭在此栖歇。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龙湖三宝:千年荷、圣人菜、龙湖鱼。

淮阳旅游之龙湖说

龙湖荷花以其历史古老、品种悠远、景色绚丽,被冠以“神州第一荷”。《诗经·泽陂》说:彼泽之陂,有蒲与荷…彼泽之陂,有蒲与蕳…彼泽之陂,有蒲菡萏。数千年生生不息,自我繁育,品种繁多,是最原始的荷花种群。每年仲夏,万荷竞放,姹紫嫣红,香飘十里,清爽怡人。

淮阳旅游之龙湖说

 

根据《诗经·陈风》的记述,春秋时期,这里就是娱乐交友的绝好去处。红男绿女荡舟嬉戏,文人雅士吟风弄月,政要商贾垂钓渡假,农夫渔民观荷休闲,龙湖赏荷渐成习俗。才高八斗的曹植曾在此流连忘返,倾情而作《芙蓉赋》,盛赞龙湖荷花“览百卉之英茂,无斯华之独灵”,为此“观者终朝,情犹未足。”近年来,我们立足传统,挖掘内涵,以湖为媒,以荷交友,举办了四届荷花节,淮阳荷花节,成为全省继洛阳牡丹、开封菊花着力打造的第三大花卉旅游节会品牌。

淮阳旅游之龙湖说

  

“圣人菜”,也就是龙湖蒲菜,因成为孔子的充饥美食而得名。孔子周游列国时,曾三次来陈,居留四年。据《论语》记载:孔子师徒“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”。他的弟子就从龙湖里挖出蒲根让孔子充饥,因与圣贤儒风有缘,龙湖蒲根从此有了一个文雅的名字——“圣人菜”。龙湖蒲菜水灵白皙,鲜艳嫩脆,生吃甜脆爽口,烧炒余味悠长,是淮阳地方风味一绝。

龙湖鱼更是久负盛名。《诗经·衡门》说“岂其食鱼,必河之鲂?岂其食鱼,必河之鲤?”难道人们吃鱼,必是黄河的鳊鱼和鲤鱼?三千年前,龙湖鱼就堪比黄河鱼,名贯古今,誉满神州。弦歌湖的红鲤鱼,因孔子食用被称为“圣鱼”。它周身通红,肉质鲜美,是一道佳肴。龙湖鱼宴,品种繁多,脍炙人口,回味悠长,经久难忘。吃遍九州鱼,难忘龙湖水。道出了人们对龙湖鱼的钟爱。现在,东湖沿岸,几十家渔餐馆散落其间,每天车水马龙,应接不暇,客流量数千人。

淮阳旅游之龙湖说

龙湖·文化之湖

浩渺龙湖,文化为魂。几千年来,这里升起了中华民族的第一缕文明曙光,孕育了《诗经》里的十首“陈风”,记载着陈国人在此巫舞祭祀、擂鼓击缶、幽会欢歌、谈婚论嫁、评议朝政的生活场景。孔子虽身遭厄运,但他“道之不行,已知之矣”、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,“君子固穷”,坚持弦歌讲学,诲人不倦,彻悟中庸之道,奠定儒家学说基础。曹植留下的宝贵诗篇《太昊宓牺氏赞》如今镌刻在太昊陵庙统天殿内。李白、白居易、李商隐、范仲淹、张九龄、张耒、苏轼、苏辙、晏殊等文坛巨匠,倾情而作的不朽诗篇吟唱至今。苏氏兄弟,与龙湖缘份极深。苏辙任陈州教谕三年,苏轼常来看望。苏辙曾在柳湖高地筑室读书,苏轼则《戏弟子由》说:宛丘先生长如丘,宛丘学舍小如舟。悠悠千载,斯人独去,诗篇犹在,碧波荡漾的龙湖水始终闪烁着文化的灵光。

淮阳旅游之龙湖说

龙湖·奇秀之湖

龙湖四面环抱县城,湖中有城,城中有湖,湖中有景,景在城中,独具特色,被誉为“内陆奇观”、“中原明珠”。在杭州两度做官两次整修西湖的苏轼,却常常陶醉于神奇而美丽的龙湖景色。他在《次韵子由柳湖感物》中写道:“惟有柳湖万株柳,清阴与子共朝昏。……朝看浓翠傲炎赫,夜爱疏影摇清圆。风翻雪阵春絮乱,蠹响啄木秋声坚。四时盛衰各有态,摇落凄怆惊寒温。”龙湖百态跃然眼前。“南有杭州,北有陈州。南游西湖,北游龙湖”,文坛巨擘、历史胜地和灵秀水色自然连到了一起,让人顿生“览龙湖之锦绣、发思古之幽情、抒怀旧之蓄念”的情怀。太昊陵庙居于龙湖之滨,陵湖相映。宛丘古城遗址平粮台处在龙湖东侧,《诗经》中《宛丘》、《东门之枌》、《东门之池》、《东门之杨》等诗的记述得到了切实的印证。陈姓始祖陈胡公铁墓在南坛湖。曹植思陵冢在龙湖南岸。淮阳名胜“七台八景”散落龙湖,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更加增添了龙湖的沧桑、厚重和神奇。

淮阳旅游之龙湖说

龙湖·历史之湖

从太昊伏羲氏定都宛丘,炎帝神农继都于太昊之旧墟,至陈胡公妫满筑陈城,皆是依湖建都。陈胜在东湖中高台点将布兵,终成大事。西汉谏臣汲黯卧衙理政七年,淮阳政通人和,百业俱兴。韩信、曹植、包拯、狄青、张咏等,都在龙湖留下了深深的足迹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弦歌湖、南坛湖的开发建设到现在的龙湖荷花节,龙湖也在追赶时代的步伐。可以说,六千年文明变迁,几十个王朝更替,数百代人世代谢,古陈州沧桑巨变,尽在这浩渺龙湖中。羲陵巍巍诠释文明兴替,平粮遗址镌刻帝都风范,弦歌清音流淌崇文儒风,七台八景诉说陈州传奇,蒲荷飘香倒映商周风貌。承载厚重历史的龙湖,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,必将浓墨重彩新的华章。 

近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,从“保护与开发并重,以保护促开发,以开发促保护”的原则出发,对龙湖实施了保护性开发建设,赋予这片生命之水、生态之水、文化之水、奇秀之水、历史之水以新的时代内涵,让“近者悦,远者来”。

实施生态净化,龙湖的水更清,花更妍,气更清。搬迁城内浴池、污染企业,完成蔡河整治、环湖截污和城区排污工程,环城所有污水管网连接到一起,直接提灌到污水厂处理,根治了污染源。大面积补栽芦苇、莲藕等多种水生植物。按季节捕鱼,有序捕鱼,保护了龙湖生物的多样性。龙湖“天然氧吧”成为中原生态旅游的首选目的地。

实施环境美化,龙湖的路更畅,灯更亮,景更美。建设南关沟沿湖景观带,打通内环湖观光大道,修建外环湖路,使内湖相通、外湖相连。龙湖沿岸栽植绿化树林、安装景观路灯,建起湖滨游园和独秀园、千竹园、万柳园,改建大同桥、新华桥,打通水上主航道,实现水上一日游,景色美轮美奂,环境更加怡人。
实施开发建设,龙湖的管有序,前景好,名声扬。全部收回龙湖水面,拆除湖区散户鱼塘和隔离鱼网,避免湖水人为污染,成立龙湖管理处统一管理,有序开发建设。修复湖中景点,完成弦歌文化广场、陈胡公祠堂建设,新建观荷栈道、东湖生态园和国家湿地公园,“生态龙湖,周末旅游”成为中原时尚。科学编制《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总体规划》和《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》,逐步实施“羲皇故都”中华民族根亲圣地·精神家园建树计划、“陈楚故城”复建计划、“水城淮阳”龙湖回归自然计划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计划。古老的陈州,开放的淮阳,正在向“以羲皇文化为核心,将文化资源与龙湖水域开发相结合,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华人祖文化旅游试验区”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。 (付中阳  撰文)

来源:中国·淮阳网

网友评论:
 本文共有0条评论